走进南宫28
NEWS南宫28:基于斑马鱼的RNA靶向CRISPR-Cas技术提升方案
来源:瞿仁婕 日期:2025-07-18南宫28编辑按:近年来,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,尤其是CRISPR-Cas13 RNA靶向系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成为科研人员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在哺乳动物细胞和小鼠模型中出现的旁切效应、体内靶向能力亟需提高以及不稳定的效率,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。今天,我们分享2025年3月由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发育生物学中心等研究团队联合发布于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(IF=166)的一项新研究成果。该研究提供了一套经过验证的优化策略,显著提高了斑马鱼模型中RNA靶向CRISPR-Cas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,为CRISPR-Cas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。
RfxCas13d是一种由黄化瘤胃球菌XPD3002分离出的CRISPR-Cas RNA核酸内切酶,它与向导RNA(gRNA)结合,通过RNA-RNA杂交靶向RNA。CRISPR-RfxCas13d系统在消除RNA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,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也广受关注。研究者近期通过核糖核蛋白(RNP)复合物或mRNA-gRNA递送技术,在体内优化了CRISPR-RfxCas13d技术,使其在斑马鱼及其他动物胚胎中能实现有效且瞬时的细胞质mRNA敲降(KD)。然而,研究发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,如晚期基因靶向效率低、部分体外转录gRNA的毒性等,有助于进一步拓展CRISPR-RfxCas13d系统在体内的应用潜力。
研究表明,CRISPR-RfxCas13d在靶向内源性和早期转录mRNA时显示出较高的活性,但在受精后7-8小时,其基因表达效率下降。研究人员采用化学修饰的gRNA(cm-gRNA),显著提高了CRISPR-RfxCas13d在斑马鱼胚胎中后期合子基因mRNA的敲降效率,从而克服了RNP复合物的局限。此外,研究发现体外转录的gRNA在斑马鱼胚胎中可能引发毒性反应,探讨了毒性源于合成过程而非gRNA序列本身的可能性。
为提高核RNA的靶向能力,研究者对RfxCas13d进行了优化,发现一种带有核定位信号(NLS)的RfxCas13d(RfxCas13d-NLS)在斑马鱼胚胎中表现出有效的靶向和敲降能力。通过测试不同的NLS组合,研究确定了最佳方案,能够有效靶向斑马鱼胚胎中的核RNA并引起预期的发育表型和分子效应。
通过使用基于RfxCas13d和gRNA数据建立的计算模型,研究者验证了约200个gRNA在斑马鱼胚胎中的体内活性,结果显示,部分计算模型能够有效预测gRNA的活性,提供了筛选高效gRNA的重要工具。
研究发现,CRISPR-RfxCas13d靶向高丰度外源报告基因时,往往伴随出现显著的附带活性,而针对斑马鱼胚胎内源性mRNA则显示出较低的附带性作用,突显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潜力和安全性。此次研究揭示了瞬时CRISPR-RfxCas13d的关键特性,促进了其在生物技术及医学研究中的有效应用。
本研究通过多种优化策略,显著提高了CRISPR-Cas13d在斑马鱼模型中的瞬时RNA靶向效率、特异性和安全性。研究结果为避免潜在毒性、提高靶向效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替代方案,这对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先锋之一,南宫28努力为健康与美丽产业提供最前沿的CRO服务,包括斑马鱼模型开发等多维生物技术服务,欢迎有需求的读者前来咨询!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4581311074
总部地址:银川怀柔区时街道79号